阅读记录

《法苑笔记》

272.《法苑笔记》第二百七十二章

《法苑笔记》全本免费阅读

“那么说,你们这个店还是二百多年前的模样,没有变化?”皇甫新城显得不是很相信。但是仔细看看,这店里确是古色古香中显得很沧桑,又由不得你不信。

两人正聊着,孙林果已经过来喊皇甫新城过去吃饭,四个人围着一张八仙桌,桌上只有六菜一汤:平湖银鱼蒸鹌鹑蛋、清蒸平湖大白鱼、红烧平湖青鱼、生吃平湖大虾、红烧平湖甲鱼、红烧平湖小杂鱼,汤则是平湖昂刺鱼鸡头果汤。这鸡头果的学名是芡实,是产在平湖浅水区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,可以生吃,也可以用来作为菜的配料。

“院长,你吃吃看怎么样,这六道菜是我们平湖湖鲜里的上品,也是这家饭店的招牌菜。”苏虹说着用汤勺舀了一勺平湖银鱼蒸鹌鹑蛋放到皇甫新城的碗中:“吃平湖湖鲜,这道菜须先吃。”苏虹的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,好像昨晚歌厅里的事完全没有发生过。看来她昨天是酒喝多了,属于酒后失言。

皇甫新城听着苏虹的介绍心里犯着疑惑,吃菜还分先后?用勺子把蒸蛋送进嘴里,顿时一股从来没有过的鲜香味在口腔中弥散,让人满口生津,由不得想再吃第二口:“嗯,名不虚传,上品!”

一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,皇甫新城感觉到平湖湖鲜扬名天下并不是徒有虚名,自己以前也吃过几次,但都没有这一家饭店做得好,把平湖湖鲜的鲜味发挥到了极致,看来这一次没有白来。

饭后已是下午两点,四人向金昌寺赶去。好在沿途路况很好,四十分钟就赶到了金昌寺。

金昌寺是背东朝西的建筑,主体寺庙建在半山腰,从东边完全看不到金昌寺的庙宇,通往金昌寺的山路为群山中的蜿蜒小道,小道虽然蜿蜒曲折,但是铺上大小不等的青石板后,很是平整。几人把车辆停在山下,徒步向寺庙进发。

金昌寺寺庙正中为一座大的殿堂庙宇,正殿屋檐上悬挂着“金昌寺”三个金色大字,传说是梁武帝萧衍的御笔。正殿两侧散落着一些大小不一的偏殿、僧房。

皇甫新城一行来到正殿,殿中供奉着观世音菩萨。苏虹走上前去,在正中的蒲团上极其虔诚地跪下,连磕三个头,起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千元塞进了一旁的功德箱。皇甫新城则双手合一,微微顿首三下,捐了六百元。

来到求签处,瞥见苏虹所求签纸上书写了四行字:人生路上多情债,八载苦难福终来,峰回路转寻觅处,前生情缘难忘怀。

苏虹把签纸折好,脸上满是疑虑神色,再次来到观世音菩萨坐像前,双手合一低头再拜三下。

皇甫新城则随手从签桶中抽出一支,为五九签,上书四行字:人生路上多贵人,壬午年间传喜讯,丁亥又有捷报来,壬辰风浪南边定。

皇甫新城一连看了两遍,前两句好理解,第二句应该就是指去年自己被提拔担任江滨中院院长。第三句的丁亥应该是指二00七年,难道自己还有提拔?不会吧,二00七年自己才四十四周岁,再往上提拔就是副部级了,这不太可能。最后一句壬辰风浪南边定是什么意思呢?壬辰年就是二0一二年,有什么风浪呢?南边好理解,就是南方,怎么定呢?想了半天还是无解。抽签本就是玩玩的,何必当真?皇甫新城把签纸折好放进口袋。

寺庙殿堂很多,转了一圈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,几人便登车往回赶。一路上苏虹不言不语,与早晨是判若两人。

皇甫新城问道:“苏院长,这金昌寺在平湖是不是很有名?”

苏虹愣了一下点点头:“是,尤其在中国东部地区是非常有名,每年都有大批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侨来烧香祈福。据说,澳门的一个大富豪和第二个太太结婚多年没有能够生子,到金昌寺烧了一次香,第二年就喜得贵子,从此这个大富豪每年都来金昌寺烧香理佛。”

时间进入十月底,今天下午二点,江滨中院召开党组会,会议议题是:一,研究成立研究室、宣传处、代表委员联络处和改组执行庭。二,调整院领导分工。

在会前,皇甫新城已经和几位党组成员通了气,就机构设置与相关岗位人员的确定交换了意见。

田曙光表示,自己刚刚到江滨中院,还没有熟悉情况,一切服从你皇甫院长的安排。赵德忠、刘建平、麻群、江群都表示了支持的态度。

赵德忠说:“我都是五十八岁的人了,你要是认为我还能干,我就再配合你干两年,在中级法院退休得了,如果你觉得我老了,让我到人大、政协过度两年我也没有意见。”

皇甫新城对赵德忠的印象一直不错,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