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穿越重生之满哥儿》
《穿越重生之满哥儿》全本免费阅读
铺子外,门檐下那块“招掌柜,待遇优厚”的木牌已经在风中摇曳了两天。虽说偶有人前来打听,可林小满细细见过之后,总觉得不甚满意。这些人要么是经验不足,要么是举止轻浮,总差了些火候。
这日,林小满又如往常一般,趴在柜台上,双手支着下巴,眉头微蹙,满脸愁容。正在此时,来客楼的吴掌柜掀帘而入,见到林小满脸上的愁云,不禁微微一笑,道:“林掌柜,这是还没遇上合意的人?”
林小满一见是吴掌柜,连忙起身,拱手笑道:“吴掌柜,快请坐。”又回头吩咐伙计:“赶紧沏壶好茶来。”待吴掌柜坐下,林小满轻叹一声,道:“唉,招伙计倒是容易,可这招掌柜的,难如登天啊。吴掌柜今日来,可是有什么合适的人推荐?”
吴掌柜端起茶盏,轻轻啜了一口,点头道:“正是。我有个老友,早年在京城酒楼,做的是掌柜的差事,为人精明强干,处事老道。只是后来,他东家的小舅子眼红他那掌柜之位,硬生生将他挤兑走了。他一气之下,带着家眷回了咱们镇上。林掌柜若是不嫌弃,我明日便叫他来与你一见。我这朋友在京城酒楼干了十来年,经验丰富,品行端方,定不会让你失望。”
林小满一听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,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,喜道:“那可真是太好了!有吴掌柜亲自推荐,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。”
两人又闲话几句,林小满本想留吴掌柜吃饭,以表谢意,但吴掌柜因有事在身,婉言谢绝,便先行告辞了。
次日,林小满早早便在铺中等候。果然,吴掌柜的那位好友王之临如约而至。林小满一见之下,心中暗喜,这王之临果然如吴掌柜所言,举止稳重,谈吐有度,对酒楼经营之事也是头头是道。两人交谈片刻,林小满对王之临的初印象极好,王之临对林记砂锅铺的前景也颇为看好。
于是,两人一拍即合,当场签下了契约,王之临正式成为林记砂锅的掌柜。自此,林小满不用再天天往镇上跑,省了不少心力。他也能腾出功夫,回到村中,专心筹备建房动土的事宜。
动土之日,天色微曦,晨雾尚未散尽,林小满便早早起身,穿戴整齐。按照曹工匠事先的叮嘱,旁边的空地上早已设好供桌,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三牲祭品、美酒礼器,以及一把被红布紧紧缠绕的锄头,旁边还置有一柄鲁班尺,象征着匠人们的虔诚与敬意。
时辰一到,曹工匠手持一炷燃香,神色肃穆,缓步上前,点燃香火,插于供桌香炉之中。他面向四方,恭敬地祭拜土地神,口中念念有词,祈求神灵庇佑,保此地平安,工程顺利。随后,他展开祝文,高声诵道:“兴工动土,神灵护佑,祈福避祸,万事亨通。”
林小满依照曹工匠的指引,接过那把系着红布的锄头,心中默祷,缓缓挖下第一锹土。这一锹土,象征着新宅的奠基,也寄托着林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接着,曹工匠亲自在墙角埋下“镇宅符”,符中包裹着铜钱、朱砂、五谷等物,以求驱邪避凶,保家宅安宁。随着镇宅符的埋下,新宅的建设正式拉开帷幕。
工地上,匠人们开始忙碌起来,敲打声、吆喝声此起彼伏,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林小满站在一旁,望着这繁忙的景象,心中涌起无限感慨。
自打林小满从昏迷中苏醒,已匆匆半载。这半年时光,虽忙碌不已,却也充满了欢喜与满足。他们齐心合力制腊肠,做粉条,摆摊子,开铺子,现在终于可以把他最初的愿望,建个青砖四合院实现了,这些日子以来,虽然忙碌,却也开心。只是,心中仍不免挂念那远行的青山哥一行。不知他们走商的路途是否顺遂,是否一切平安。那些我们亲手制作的腊肠、粉条和果酱,是否如愿售卖出去
沈青山一行人马不停蹄,自清晨出发,约半日便抵达了离得最近的临安县。但见这县城虽不大,却熙熙攘攘,街市热闹非凡。众人一路风尘仆仆,稍作整顿后,寻了一家价格公道的客栈,包下一间宽敞的通铺。简单用了些饭食,略作歇息,沈青山便吩咐众人分头行事。
此时,日头尚高,年轻的小伙子们正是血气方刚、敢闯敢拼的年纪。他们领了沈青山的差遣,毫不迟疑,纷纷走上街头巷尾,打听县中各处酒楼、食肆的详情。他们脚步轻快,穿行于茶坊酒肆之间,不辞辛劳,仔细探听各家店铺所卖的食物、位置及规模。日影西斜时,众人陆续返回客栈,脸上带着疲色,却也透着几分兴奋。
待到天色渐暗,屋内灯火初上,众人齐聚一堂,围着沈青山,将自己探得的消息一一禀报。有人言某酒楼菜肴精美,客似云来;有人报某食肆位置极佳,客流不绝。众人各抒己见,沈青山则凝神静听,不时提笔在纸上圈点记录。
夜渐深,屋内却灯火通明。沈青山根据众人所报,仔细筛选,列出了一份有可能收购他们带来的腊肠等物的酒楼、食肆名单。他心中已有计较,预备翌日便按图索骥,逐一拜访这些店铺,亲自上门推荐自家货物,争取他们的订单,不负此行。
第二日破晓,沈青山早早收拾妥当,携着几盒精心包好的礼品,带着一行人前往县衙。虽说此行未能得见县太爷及师爷的真容,但礼数周到,也算全了人情。
礼送毕,沈青山率众出发,前往城中大大小小的酒楼、食肆。起初,随行的年轻人显得颇为拘谨,手脚放不开,连话也不敢大声说,更不敢正视他人。沈青山看在眼里,微微一笑,便与王铁柱一同亲自示范,如何与店家攀谈,如何展示货品。
村西头的李同树,素来胆大心细,看了几次沈青山的示范后,心中渐渐有了底气。他略一思忖,便自告奋勇道:“沈大哥,我看明白了,且让我去试试吧。”
沈青山见他信心十足,点头赞赏:“好,同树哥,那就劳烦你打个头阵。”
李同树深吸一口气,仿佛给自己鼓劲一般,接过腊肠与粉条,迈步进了食肆。然而,不多时他便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,神情颇为失落,显是未谈妥生意。众人尚未及安慰,李同树已振作精神,向沈青山讨了几家食肆的地址,独自又出发了。
众人见状,心中感慨,亦纷纷鼓起勇气,各自讨要了几家食肆的地址,分散开来,各自去历练闯荡。一时间,街头巷尾,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,虽初经世故,但皆怀揣梦想,欲在这纷繁市井中搏一番作为。
这一日,众人虽多有碰壁,然亦有不少收获,心中渐悟沈青山所言:欲见世面,欲赚大钱,终须靠自己本事,方能不虚此行。
临安县与清河镇相去不远,镇上林记砂锅的腊肠与粉条颇有些名声,远近乡民大多知晓。故此今日接下的订单不少,沈青山手持笔墨,一一将各单详情记于纸上。他心中有数,待回村之后,再与众人结算银钱,分毫不差。
其中有些小单子,因货量充足,当场便完成了交割,银货两清。至于那些稍大的单子,则需店铺派遣伙计带着他们特制的条子前往清河村取货。而那些动辄上百斤的订单,按规矩由他们安排人手送货。这些细节早早在契约中写明,双方均无异议。
然而,期间出了一桩小事。有个年轻人经不住买家再三恳求,私自将几斤腊肠以低于市价卖出。此事被沈青山察觉,立时将他叫到跟前,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番。沈青山再三叮嘱,货品定价须得统一,岂能随意更动?那年轻人自知理亏,满脸通红,垂首无言。他心中明白,差价需得自己补上乃是天经地义,怨不得旁人。其他人见此情景,也暗自警醒,将沈青山立下的规矩深深刻在心中,不敢再有丝毫懈怠。
那被批评的年轻人心中懊悔,默默告诫自己,下不为例,否则此行岂不白费功夫?众人见此,愈发谨言慎行,生怕一不小心步了后尘,自讨没趣。
众人在临安县待了两日,把大大小小的酒楼食肆都跑了个遍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